一顆鐘的聲音如此動聽,若這60多枚編鐘齊奏,那定是磅礴的盛世樂章。
今天的主角便是曾侯乙編鐘。
靠近曾侯乙編鐘的王剛老師秒變“緊張迷弟”,腳步和呼吸都小心翼翼。
作為國寶曾侯乙編鐘的守護人王剛,與其說他是對國寶的鐘愛,不如說王剛老師是出于對國寶的尊敬。節目中不難看出,他從踏入博物館的那一刻,便開始進入了與歷史對話的氛圍中,即使是熒幕外觀看的我,也感受到了那種怕驚人圣物的緊張氣息。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學界為之震驚,因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如此恢宏的樂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中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中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文明古國”的歷史輝煌。
節目中,王剛化身曾侯乙,演繹了這個稀世珍寶曾侯乙編鐘的誕生故事,寓教于樂中讓我們感受到了華夏正音的魅力。
曾侯乙今生故事中,王剛請來了編鐘專家譚軍老師,譚老師為還原編鐘當年的聲音,先后進行了三四年的研究,幾千次的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節目的現場,譚老師帶領青年編鐘樂團,演奏出了經典民樂《茉莉花》,余音繞耳,三日不絕。
上一條:為什么?古代青銅鐘有幾個名字
企業創始人張華珍女士,時任隨州市博物館副館長。1978年參加“曾侯乙墓考古發掘”,負責曾侯乙編鐘、編磬及其出土文物的發掘和修復研究工作。
企業創始人項紹清先生,隨州擂鼓墩文物管理處管理員,先后被認定為:湖北省民間工藝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青銅編鐘“一鐘雙音“校音技藝國家專利發明人,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專家。
全國最專業復仿制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產品的企業;
全國唯一指定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
全國第一家鐘磬產品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單位;
歡迎廣大客戶來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師工作室”、“旗艦專賣店”、“生產基地”(湖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實地考察、商談合作、選購產品。我們秉承“專業、專注、專心”的原則,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