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講好中國非遺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近日,由武漢歐美同學會和漢陽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武漢博物館、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等單位聯合承辦的“一見鐘琴”非遺博物館之夜音樂會在武漢博物館舉辦。來自隨州的編鐘與鋼琴合奏《我的祖國》《九歌》等中國經典曲目,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為觀眾獻上了一道絕美的音樂盛宴。
這場音樂會是樂曲《一見鐘琴》系列的首演,鐘琴合奏,把兩種樂器聲音融為一體。編鐘的悠揚聲像波浪一樣起伏,鋼琴的清脆聲似夏天清晨的吟唱;編鐘與鋼琴交錯的旋律,像一場空靈的夢境之旅。特別是中國古曲《九歌》,舒緩的旋律結合強烈的節奏,鐘、磬清越的金石之聲與鋼琴明亮的旋律結合,這“亦古亦今”的音樂美學,為現場觀眾展現了一場超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據了解,編鐘和鋼琴分別代表中西方的樂器之王。編鐘是距今2400多年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代表,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之精髓。鋼琴出現于400年前的歐洲,為西方樂器之王?,F場演奏的編鐘是由隨州市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青銅編鐘制作技藝”傳承人項紹清大師制作,深度還原了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的音色和特征;現場演奏的兩架古董施坦威鋼琴,由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提供。來自江漢大學音樂學院的副教授胡萍、青年教師劉熙、吳萌萌等人巧妙地將編鐘、鋼琴和傳統名曲相結合,與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的藝術家們共同演奏和演唱了《我的祖國》《九歌》《春江花月夜》等經典曲目,編鐘和鋼琴兩種樂器的聲音巧妙融合,讓現場觀眾感受到跨越時空的文化碰撞和交流。
兩者合奏樂曲的嘗試,是特別有代表性的文化碰撞與交流,這種合奏,也為曾侯乙編鐘出土地隨州進行地域文化品牌開發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機遇。通過此次文化活動,為現場觀眾提供了一個多元文化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對傳承發展中國非遺事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公司董事長項紹清介紹:此次將非遺編鐘與非遺鋼琴,融合為“一見鐘琴”的文化匯演,是我們積極踐行隨州市委、市政府“編鐘文化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也恰好呼應了隨州市“神韻隨州 一見鐘情”的城市IP,將兩種非遺文化有機結合,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根脈,又傳播了隨州國家級非遺編鐘品牌。
下一條:非遺編鐘亮相2023年曾都區“正月十五鬧元宵”群眾文化活動
企業創始人張華珍女士,時任隨州市博物館副館長。1978年參加“曾侯乙墓考古發掘”,負責曾侯乙編鐘、編磬及其出土文物的發掘和修復研究工作。
企業創始人項紹清先生,隨州擂鼓墩文物管理處管理員,先后被認定為:湖北省民間工藝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青銅編鐘“一鐘雙音“校音技藝國家專利發明人,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專家。
全國最專業復仿制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產品的企業;
全國唯一指定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
全國第一家鐘磬產品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單位;
歡迎廣大客戶來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師工作室”、“旗艦專賣店”、“生產基地”(湖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實地考察、商談合作、選購產品。我們秉承“專業、專注、專心”的原則,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